傳承文化,川劇人擰成一股繩
“百戲儲備”一箭三雕
本報訊 (記者 張良娟)5月28日,作為四川省川劇院“百戲儲備”工程的首批劇目,由川劇表演藝術家何伯杰執(zhí)導的《包公賠情》正式啟動排練。為更好地傳承傳統(tǒng)川劇折子戲,省川劇院于今年5月啟動了“百戲儲備”工程,邀請川劇老藝術家通過師帶徒的方式,指導中青年演員傳承、排練、儲備一批經(jīng)典折子戲。
“這里的手勢應該打得再開一些?!?月28日下午3點,四川省川劇院的劇場內鑼鼓時響時斷,川劇老藝術家何伯杰身穿大紅袍戲服,不時叫停鑼鼓,為青年演員喬紹富和劉燕說戲。臺詞、唱腔、動作到手勢、站位、表情,每一個細節(jié),何伯杰都一絲不茍。雖然已經(jīng)年近80歲,但他仍堅持帶著兩位年輕演員一遍又一遍地走戲。
離何伯杰不遠,在劇場外的一片空地上,被譽為“謝花臉”的川劇老藝術家謝正新也正帶著青年演員夏昌榮排練《東窗修本》。
首批“百戲儲備”工程,省川劇院共選了《包公賠情》《東窗修本》《單刀會》《踏紗帽》《逼侄赴科》《扈家莊》6個經(jīng)典折子戲。省川劇院院長陳淳說,老藝術家傳承下來的經(jīng)典折子戲是川劇最寶貴的財富,“百戲儲備”工程把老藝術家請回舞臺,讓他們手把手教戲,就是希望能把這些財富更好地傳承下去。
翻看首批排演劇目,涉及到川劇行當中的生角、旦角、凈角等不同行當。陳淳說,選擇劇目的標準除了經(jīng)典之外,還要考慮平衡不同的行當。而在省川劇院的計劃里,“百戲儲備”工程是一項一箭三雕的長期工程。
第一只“雕”是恢復傳統(tǒng)劇目,儲備優(yōu)秀折子戲?!鞍賾騼洹惫こ逃媱澯?年時間,完成一百個川劇經(jīng)典折子戲的恢復和復排工作。
第二只“雕”則在老藝術家的指導下,培養(yǎng)和鍛煉一批中青年演員?!暗谝慌鷦∧浚覀兙陀?6個中青年演員上臺排戲。”配合“百戲儲備”工程,省川劇院還聯(lián)動了全省10多家川劇院團組建了川劇友鄰聯(lián)盟,期待借機能夠整合全省川劇院團的劇目、人才和市場資源。借助這個聯(lián)盟,省川劇院還邀請到重慶市兄弟院團的老一輩藝術家們來擔任此次“百戲儲備”工程的指導老師?!按▌〉膫鞒泻驼衽d不能只靠一家院團,我們應該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把川劇更好地傳承下去?!标惔菊f。
有人有戲有觀眾,第三只“雕”正是觀眾。從6月開始,首批排演的6個劇目都將陸續(xù)在省川劇院的“周日戲聚”惠民演出中上演。陳淳說,“既鍛煉了演員,又培養(yǎng)了觀眾,確實是一舉多得?!?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