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劇《卓文君》如何創(chuàng)新演繹經(jīng)典愛情故事
本報訊 (記者 李雪艷)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家喻戶曉,由此改編的戲劇數(shù)不勝數(shù),川劇《卓文君》卻別具特色,獨樹一幟。昨日下午,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演出的2018年“薈萃蓉城”精品劇目惠民展演為戲迷朋友們帶來最后一場好戲——川劇《卓文君》。
聽琴、夜奔、當壚賣酒、白頭吟……這一段段千百年來為人所熟知的與卓文君有關的傳說該怎樣創(chuàng)新地詮釋?川劇《卓文君》放棄了“一桌二椅”的固定舞臺配置,8個年輕漂亮的川劇演員在舞臺上穿梭舞蹈,成為整出戲的背景,達到烘托故事氣氛,勾勒舞臺場景的效果。在作曲上,不僅將傳統(tǒng)曲牌《青納襖》等融入此劇,還有現(xiàn)代作曲法的運用,也使得該劇在曲風上更加豐富、優(yōu)美。舞臺上,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陳巧茹飾演的卓文君神形兼?zhèn)?,一顰一笑都牽動著觀眾的心,精湛的唱功一次次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精美絕倫的蘇繡戲服更是為陳巧茹的表演錦上添花。優(yōu)秀青年演員陳作全飾演的司馬相如風度翩翩,精彩的小生褶子功令觀眾叫好不迭。
國家一級演員蔡少波飾演的卓文君之父卓王孫十分“接地氣”,在優(yōu)美的川劇高腔中穿插的丑角搞笑片段令觀眾捧腹,下臺和觀眾互動更令觀眾熱情高漲。一句“如今的女娃子,都是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不愿在共享單車上笑?!弊屓珗鲂β曇黄?。
川劇《卓文君》的“接地氣”不僅在演員的表演,更將現(xiàn)場實狀直接引入戲劇范疇之內(nèi)。當卓家家丁追與司馬私奔的卓文君時,臺下觀眾異口同聲地以“不曉得”作答,推動著劇情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