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從“看”文化到“種”文化 民俗文化入人心
還原三國的仿古祭祀,別出心裁的“定制春聯”,家門口的文化演出……春節(jié)期間,成都各類民俗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記者看到,今年的新春民俗文化活動更加別具巧思,讓不少市民在看文化的同時體驗文化,讓傳統民俗文化在群眾心中萌生新芽。
仿古祭祀憶三國 “博物館里過大年”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方巨石刻著“喜神方”,而成都傳統民俗“游喜神方”,則是到喜神所在的方位,祈求一年的吉祥如意,這一習俗在成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在今年春節(jié)期間的“武侯祠大廟會”上,通過恢復成都老民俗味道,市民們可以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感受“博物館里過大年”的新春氛圍。
大年初一的仿古祭祀,是“游喜神方”活動的高潮。仿古祭祀活動結束后,市民則紛紛在三義廟前祈福,摸“喜神石”討好彩頭。喜神石前排起長長的隊伍,大家紛紛躍起,摸“喜”字、沾喜氣。
除了“游喜神方”,三國文化的展現則讓游客們體驗了“博物館里過大年”的新春“新意”。西區(qū)湖面的主題燈組“威震華夏”高22米,利用燈光技術再現了“水淹七軍”這一三國時期的經典戰(zhàn)役;西區(qū)中軸線上長130米的“蜀漢勝跡”燈組,則把武侯祠博物館的三國遺址遺跡調查成果和燈組相結合,展示蜀漢三國文化遺存。
春節(jié)期間,游客們還可以參觀重裝開放的“三國文化陳列”,聽資深專家為文物收藏愛好者“鑒寶”,看專業(yè)演員帶來的《蜀宮樂舞》《影舞萬象》等舞蹈和《蹬鼓》《空竹》等雜技。
傳統春聯出新意
“量身定制”顯個性
前不久,成都市青羊區(qū)印本書屋創(chuàng)始人朱貝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副“定制春聯”。打開盒子,精美的春聯呈現在眼前——上聯“印三書兩紙一點創(chuàng)意別具匠心”,下聯“本萬卷千庫百個小店大有不同”,橫批“印本書屋”。
“‘定制春聯’是傳統文化一種全新的、更貼近大眾和生活的表達方式,讓我們的‘年文化’成為一種新時尚。”朱貝說。
據了解,這是2019年成都“春聯迎新春·民俗進萬家”線上活動送出的禮物之一。通過線上下單、定制春聯內容的方式,2019副“定制春聯”被送到全國各地。
書法家李興輝今年“主動請纓”,為市民寫“定制春聯”?!啊ㄖ拼郝摗姆绞阶尨郝摳拥貧?,今年明顯感覺到年輕人的表達方式和一些網絡用語更多了?!崩钆d輝說。
傳統文化鬧新春 民俗文化入人心
“拜年啦!”5日一早,都江堰市宣化門前鑼鼓喧天,“財神”手捧“金元寶”向市民拜年,拉開了“2019都江堰市民俗鬧春·城鄉(xiāng)大拜年”帷幕,約5萬名市民、游客前來觀看。
春節(jié)期間,“成都文化四季風·民俗鬧春”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在成都各區(qū)(市)縣開展形式多樣的民俗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節(jié)日文化生活,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
而在成都龍泉驛區(qū),一系列傳統文化表演則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十五在景區(qū)、公園、商場上演?!按汗?jié)期間,我們精心準備了節(jié)目,比如喜慶的《拜新年》、百姓愛看的《變臉吐火》、講述洛帶故事的《劉禪落帶》等?!泵裰写▌F負責人說。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