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用繪本方式參與成都河流故事注解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配套活動
小朋友用繪本方式參與成都河流故事注解
藝術家曹明浩帶領孩子們做繪本
昨日記者獲悉,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兒童工作坊——河流故事的繪本注解”近日在主展館東郊記憶舉行。本次工作坊活動由藝術家曹明浩、陳建軍夫婦和嘉賓一起,通過課堂工作坊形式,以成都河流故事講述為背景,讓小朋友們進行繪本制作。
我們往往忽視兒童的看法
昨日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孩子們在藝術家?guī)ьI下開始了對河流的創(chuàng)作。平面繪畫和立體裝置搭建是兩種被采用最多的創(chuàng)作形式?!拔蚁M嫵鲆粭l長長的美麗的河,河里面有很多人的故事。”一位小朋友說道。由兒童參與的河流故事的繪本注解,是被成人世界忽略的兒童聲音,是對河流的一種想象補充,也是連接彼此,形成一個交流、相互學習的場域。
孩子們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描繪出他們對河流的想象,打破了專業(yè)學術展覽的嚴肅氛圍,與藝術家的作品放在一起產生的趣味性,更是讓來參與本次活動的人產生了新思路。陳建軍認為,成人視角下關于宇宙、都市的專業(yè)討論,往往忽視了兒童的看法。兒童對河流的注解反映出整個社會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對他們的影響,是一個獨特的視角。
兒童視角是對成人世界的補充
本次工作坊上,藝術家希望帶領大家結合成都的特定歷史和環(huán)境,去思考關于人類社會和水的關系,聆聽兒童的聲音,通過他們的視角帶領成人去思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彼此交流,也是生態(tài)上的平衡。陳建軍表示:“這個工作坊簡單意義上就是一個兒童美術教育課堂,成人世界一直用各種概念和理論或某種科學知識來認識河流,但是在兒童的世界中,他們對河流的看法可能會成為一個獨特視角,這個視角可能會給成人世界帶來一種補充,如果我們談及未來,那他們就是未來。
一位帶著孩子來參加這次兒童繪本工作坊的家長王女士表示,看到孩子在藝術家引導下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很欣慰,“利用對《一段河流的再注釋之后》的理解,對河流想象的再補充,希望孩子描繪出更加美好的東西?!痹S多家長對此次活動贊許有加:“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對過去的成都河流有了深入了解,喚醒我們對水系的思考,也教育我們孩子要對生態(tài)進行思考。”
在東郊記憶主展區(qū),曹明浩和陳建軍的研究性項目《一段河流的再注釋之后》追問了當代都市中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社會之間復雜的中間關系,融合了兩位藝術家對城市更新中個體生命經(jīng)驗的思考,其中包括了多組作品,采用了城市行走、攝影紀錄、共同創(chuàng)作等方法。這整件作品就是希望以過去成都的水系,人們對水系的公共話語為基底,來實現(xiàn)一次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水系的再討論,啟發(fā)人們對于水、環(huán)境、自我之間關系的思考。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期間,曹明浩和陳建軍兩位藝術家還參與了更多水系相關的工作坊,包括“河流故事的繪本注解”“作為宇宙技術的藝術智能”“我們如何居住”,以及“人·南極·垃圾”。所有工作坊的內容與成果都在展覽上呈現(xiàn),成為展覽集合體中的一部分。期待大家共同參與進來,與藝術家一起進行“河流再注釋”。
據(jù)悉,本屆雙年展將持續(xù)到明年1月6日。
本報記者 王嘉
圖片由雙年展組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