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熊貓之名 與世界相擁 “熊貓中國·四川之夜”主題活動在京隆重登場
熊貓大使獲頒證書
21日,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的重頭戲——“熊貓中國·四川之夜”主題活動在北京隆重登場。這場定調(diào)“以熊貓之名,與世界相擁”的活動設(shè)置了小型大熊貓文化展區(qū),展覽以“yuan”(緣、源、愿、垣)為主線,展現(xiàn)大熊貓作為外交使者、創(chuàng)意靈感、世界焦點、傘護物種四個層次的多樣身份,展示大美四川、生態(tài)四川、人文四川。
“四川之夜”主題活動上,對大熊貓全球文化推廣大使頒發(fā)了證書,作家阿來、歌手李宇春都受聘成為大熊貓全球文化推廣大使。
熊貓使者
它們見證一系列外交瞬間
大熊貓作為外交使者的照片、“非一般的大熊貓”全球少兒繪畫大賽部分作品、大熊貓雕塑……會場內(nèi)滿是大熊貓元素。
由于憨態(tài)可掬,大熊貓一直都是人們寵愛的動物。新中國成立后至上世紀90年代之前,大熊貓以贈送和短期借展形式承擔(dān)起“外交官”的職能。1972年,大熊貓“玲玲”“興興”亮相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第一個周末,就有2.4萬人爭相觀看。1973年,大熊貓“黎黎”“燕燕”落戶巴黎文森動物園,“大熊貓熱”頓時席卷整個法蘭西。在這個展區(qū),我們將看到大熊貓展示的“外交”姿態(tài),例如2012年,荷蘭鹿特丹,貝婭特麗克絲女王收到熊貓玩偶時的笑容;2017年,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與家人一起參觀大熊貓寶寶“圓夢”;2018年,奧地利總統(tǒng)亞歷山大·范德貝倫夫婦來到四川參觀大熊貓時的照片。
新華社的三位記者也用鏡頭記錄下各自眼中的大熊貓。金勖琪記錄下大熊貓棲息地箭竹大面積開花枯萎危及大熊貓生存時,人們合力營救的珍貴影像;薛玉斌把大熊貓作為其鏡頭的專屬模特,不斷學(xué)習(xí)拍攝技法和內(nèi)容,力求完美展現(xiàn)大熊貓;“5·12”汶川特大地震后10天,陳燮經(jīng)過14小時的艱難跋涉,來到臥龍,見證了6只大熊貓被轉(zhuǎn)運到雅安新的熊貓基地。攝影器材在改變,時代在更替,從膠片到數(shù)碼,三代新華社熊貓攝影家,鏡頭的焦點始終對準大熊貓,為黑白精靈留下影像是他們不變的心愿。
在21日的“四川之夜”主題活動上,為大熊貓全球文化推廣大使頒發(fā)了證書,知名作家阿來、歌手李宇春等都受聘成為大熊貓全球文化推廣大使。
全球招募
一起為大熊貓做個國際形象設(shè)計
大熊貓被譽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種,人們之所以如此努力保護大熊貓,正是在于保護大熊貓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相當(dāng)重大。大熊貓這個闖入人間的精靈,它在被保護的同時又能作為傘護物種庇護其他同域分布的物種,進而維持所在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
8月23日,在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開幕式上,將啟動“中國大熊貓國際形象設(shè)計”全球招募計劃,發(fā)布“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首日封”。23日至26日將舉行主題展,設(shè)有“大熊貓保護研究成果展”“大熊貓文化藝術(shù)展”“大熊貓文化彩燈展”等展覽,將對公眾免費開放。
作為大熊貓分布最多的省份,四川將從8月21日至26日推出“熊貓中國·四川主題日”系列活動,包括“熊貓中國·四川主題展”“熊貓中國·四川之夜”主題活動及八大配套活動。
本報記者 田程晨 攝影 謝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