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書香繞鄉(xiāng)邦 記者探訪“李劼人、李一氓文庫暨展覽”,聽兩位大家捐贈2萬余冊珍貴古
經(jīng)過精心籌備的“李劼人、李一氓文庫暨展覽”已在四川省圖書館正式亮相?!岸睢蔽膸炖锸珍浟死顒氯?、李一氓捐贈給圖書館的珍貴古籍共2萬余冊。其中包括李劼人捐贈的1.6萬余冊線裝古籍和5000余冊平裝書,以及李一氓先后兩次捐贈的珍貴古籍3000余冊。書香滿溢的“二李”展亮點與意義從何尋覓?昨日,記者走進“二李”展現(xiàn)場探訪。
在四川省圖書館館長何光倫看來,此次展出也是向兩位先賢致敬,兩位大家都出生于成都,癡愛讀書,熱心收藏,更可貴的是,他們都選擇捐贈自己珍貴的藏書,用行動彰顯成都厚積千年的文化溫度,讓更多人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詮釋了天府文化友善公益的內(nèi)涵。
李劼人、李一氓兩位出生于成都的大家藏書頗豐,均將藏書捐贈給圖書館。此次四川省圖書館展覽采用的是文庫加展覽的模式,建立文庫利于研究者使用和學術研究,在文庫外則設置公共展覽部分,從文庫中精選200余冊集中展出。李一氓藏書中不乏絕品、孤品,所藏圖書全部保存得十分完好,書籍的標簽、吊簽等都由他親筆撰寫,有一些還有專門的函套。他還邀請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題跋。
記者發(fā)現(xiàn)在展覽的書中,《花間集》占據(jù)不少位置,不僅有不同時期的版本甚至他自己的校注本,還有一個專門存放《花間集》的紅棕色的匣子。據(jù)了解,李一氓贈書中,包括以明清為主到現(xiàn)當代時期的26種不同版本的《花間集》,可謂如今最全版本收藏。
李劼人是蜚聲海內(nèi)外的文學大家,他的小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巴蜀風情以及民俗特征的精細描寫。巴金曾評價李劼人的作品:“過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筆下?!边@個特點也反映在他的藏書中,四川省圖書館研究館員王嘉陵研究李劼人多年,他告訴記者:“李劼人向四川省圖書館捐贈的2萬多冊藏書,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成都地方文化的古代典籍?!?/p>
“典藏菱窠承百世,書寫川西傳千秋。云煙不曾過眼去,留得書香繞鄉(xiāng)邦?!痹谡褂[入口處,一副對聯(lián)展現(xiàn)主人公的文學成就與傳世精神?!岸睢闭归_展之時,李劼人與李一氓的家人代表也專程趕來,通過他們的講述,為公眾還原兩人的藏書經(jīng)歷。
李劼人外孫女李詩華回憶說,外祖父一生愛書,即使在不富裕的情況下,仍不舍這一嗜好。王嘉陵告訴記者,李劼人重病之時,給妻子交代了一句:“都捐贈給國家吧?!鄙砗?,他的夫人和子女堅決執(zhí)行了他的愿望?!翱梢钥闯?,他的收藏書籍并不是單純?yōu)椴囟?,而是將這些書捐贈出來為社會所用?!蓖跫瘟暾f。
而在李一氓親筆撰寫的《一氓回憶錄》中,他這樣談到自己的捐贈:“我的這點東西,現(xiàn)在對于我真是云煙過眼了。但它們依然是云,依然是煙,仍然在北京和成都悠悠而光彩地飄浮。我祝福它們的存在?!?/p>
接受記者采訪時,何光倫表示,通過展覽的形式,“二李”捐贈的珍貴古籍的價值被喚醒。何光倫介紹,“二李”捐贈的珍貴古籍,由于客觀條件所限,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存放在庫房之中,不為世人所熟知?!啊睢档萌藗儦J佩的,還有他們無私地將畢生所藏傾囊相授,捐贈給四川省圖書館,用行動彰顯了成都厚積千年文化的溫度,詮釋了天府文化友善公益內(nèi)涵?!?/p>
本報記者 李雪艷 攝影 謝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