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丶四区_6080yy午夜不卡一二三区_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国产_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QQ登陸
四川青少年文藝網(wǎng)

賬號注冊

已有賬號?現(xiàn)在登錄

郵箱
用戶名
昵稱
創(chuàng)建密碼
確認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楚?點擊換一組驗證碼。

一鍵登錄

論壇導航

[進入] 文聯(lián)網(wǎng)

x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協(xié)會動態(tài) >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搶救京劇史料要下真功夫——讀《程硯秋演出劇目志》所想到的

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 2016-09-23
          時間:2016年09月23日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作者:解璽璋

  京劇的藝術(shù)特質(zhì)是以歌舞演故事,它的生命是在舞臺上,是活在舞臺上的藝術(shù)。這給史料的收集、保存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就史料學而言,京劇史料學自有其特殊性,除了必須依賴“在文字記錄者” ,更要依賴“在文字記錄以外者”。

程硯秋演出劇照

  近讀程永江先生編著的《程硯秋演出劇目志》 ,甚感欣喜。程永江先生是程硯秋的三公子,一生致力于程派藝術(shù)的研究,以及程氏演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考辨,埋首著述,成果豐碩,已問世者便有《程硯秋史事長編》 《程硯秋戲劇文集》《紀念程硯秋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活動畫冊》 《程硯秋日記》 《我的父親程硯秋》等。

  《程硯秋演出劇目志》是程永江先生積二十余年之心血,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中,提要鉤玄,深研細辨的結(jié)果。這部煌煌五十余萬言的巨著,所收圖片四百余幅,完整地記載了程硯秋先生四十余年(1917-1958)的演藝生涯,細致入微到逐年逐月逐日的每一場演出。由此,讀者既可領(lǐng)略到程硯秋藝術(shù)人生的全貌,又能深入到一個藝術(shù)生命的內(nèi)部,把握其生長的脈動和節(jié)奏,是京劇藝術(shù)史研究極為難得的學術(shù)成果。

  編者概括此書貢獻,認為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1 .程硯秋演出年譜,詳細地整理了程硯秋從事京劇表演的時間、大事、師友及合作者、演出地點、演出劇目、演出戲報、上座狀況等史實; 2 .程硯秋演出劇目的介紹,對程硯秋先生演出劇目的時間(尤其是首演時間) 、經(jīng)過、細節(jié)等進行了考證,已收集整理的原始材料如演劇表、劇照、戲單等為依據(jù); 3 .程硯秋演出劇目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程,對程派劇目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藝術(shù)特色、藝術(shù)影響等進行了全面的總結(jié),整理了程硯秋先生對這些京劇作品的評價以及對京劇藝術(shù)發(fā)展的藝術(shù)觀點; 4 .程硯秋演出劇目的影響,收集整理了當時對這些作品的報道和評價,主要以各歷史時期的劇評、程硯秋先生的合作伙伴關(guān)于演出劇目的回憶文字以及戲曲研究家和著名票友對演出劇目的評價等為依據(jù)。 ”同時,書后還附有程硯秋先生一生所演京劇、昆曲劇目、所灌唱片目錄、演出錄音資料目錄和主要參考文獻目錄,是一部相當豐富和嚴謹?shù)难芯砍坛幥锛俺膛伤囆g(shù)的史料專著。

  毋庸諱言,類似《程硯秋演出劇目志》這種對文獻資料近乎窮盡的搜求、整理和考辨,在京劇藝術(shù)史的研究中怕是極為罕見的。整個京劇史且不論,僅就四大名旦而言,近見荀慧生著、和寶堂編訂之《小留香館日記》 ,亦很難得。至于梅、尚兩家,似乎都未見這種系統(tǒng)的、以文獻資料為基礎(chǔ)的演劇史、編年史、年譜和傳記。梅蘭芳的材料固然不少,文字記錄、影像聲音等非文字記錄都非常可觀,但基礎(chǔ)性的檔案、文獻資料,經(jīng)過系統(tǒng)性整理和考辨的材料卻并不多見。而尚家在搜求、整理和考辨治史所需文獻資料方面則尤顯不足。在當下京劇史料學的建構(gòu)中,這卻是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曾經(jīng)明確指出:“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說得直白一點,即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豐富的、可征信的史料的支持,史、論兩大領(lǐng)域的研究則猶如蓋房于沙灘之上,根基絕不能說是牢固的。

程硯秋演出劇照

  誠然,在京劇史料學的形成史上,一直不乏有志于搜求、整理和考辨京劇文獻資料之人。比較早投身于此的有齊如山、周明泰和張次溪。齊如山有《齊如山劇學叢書》 ,以及晚年集一生所積累之史料,濃縮而成的《國劇藝術(shù)匯考》 ;周明泰則以《幾禮居戲劇叢書》而知名,其中《都門紀略中之戲曲史料》 《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 ,均為戲曲史料的上乘之作;張次溪所貢獻的首先是《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正續(xù)編兩大冊,收集清代相關(guān)撰述51種,凡90萬字,又有《近六十年來故都梨園之變遷》 《燕都名伶?zhèn)鳌?《廣和查樓沿革考》 《梨園館考》等多種專著,都是近百年來京劇藝術(shù)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這些前輩畢其一生所作努力,對京劇史料學來說,無不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奠基性的意義。但是很顯然,僅有這些還不能構(gòu)成完整的京劇史料學。梁啟超在談到“吾儕所得史料之途徑”時認為,史料的獲得“不外兩種:一曰在文字記錄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記錄者” 。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史料,多為“在文字記錄者” ,然而并不十分完備,近有《民國京昆史料叢書》十數(shù)輯,洋洋大觀,或補前輩所見之不足,但其內(nèi)容比較多的還是時人的筆記,從業(yè)者及家人、朋友、同行的回憶錄和口述,以及民國時期的報刊等,對書信、日記等文獻、檔案的搜求、整理和考辨仍很少,不成規(guī)模。而《程硯秋演出劇目志》之可貴,恰恰在于大量利用了私人的和社會的文獻、檔案材料。最近又有傅謹主編的《京劇歷史文獻匯編》 (清代卷) ,全書十卷,分別為專書兩卷,清宮檔案文獻一卷,報紙文章三卷,其中《申報》專門列為一卷。筆記、碑刻和序跋、雜志類文獻一卷,日記一卷,畫報等兩卷,明顯兼顧了更多的領(lǐng)域,豐富和拓寬了史料搜求的范圍。

  京劇的藝術(shù)特質(zhì)是以歌舞演故事,它的生命是在舞臺上,是活在舞臺上的藝術(shù)。這給史料的收集、保存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就史料學而言,京劇史料學自有其特殊性,除了必須依賴“在文字記錄者” ,更要依賴“在文字記錄以外者” 。而這類史料的收集、保存就更不容易。比如名家、名角的演出,在攝影和錄像并不普及的年代,影像的記錄和保存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這是我們?nèi)缃窈苌倌芸吹疆斈昝?、名角演出盛況的主要原因。黃克先生主持制作的《中國京劇流派劇目集成》 ,應(yīng)該是對京劇史料收集、保存過程中歷史局限的一種彌補和搶救。他們針對京劇流派的代表性劇目,從劇本曲文、唱腔伴奏、鑼鼓經(jīng)、身段表演和服裝扮相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記錄和整理,整理者則主要為流派傳人、后人、著名票友、京劇研究專家和學者,這些人多已八九十歲高齡,常常有這種情況,一臺戲還沒整理完,人已經(jīng)不在了,由此可見其緊迫性、艱巨性。據(jù)說,李玉茹晚年生病期間,也曾打算以“說戲”的方式,將從藝幾十年來所見所聞京劇旦角藝術(shù)大師們的演出實況或傳授技藝時講到的心得體會,向青年后進做一番交待,并用錄像機記錄下來,算作留給后人的一點遺產(chǎn)。我們不知道這一構(gòu)想最終是否成為現(xiàn)實,不過,病逝前,在女兒的幫助下,她終于完成了《李玉茹談戲說藝》等著作,總是避免了一點遺憾。而和寶堂主編的《于連泉花旦表演藝術(shù)》一書,詳細記錄了于連泉(筱翠花)在《烏龍院》 《拾玉鐲》等幾出傳統(tǒng)戲中刻畫人物的藝術(shù)經(jīng)驗,都是極鮮活的研究戲曲表演藝術(shù)的珍貴資料,能得以編纂出版,殊為不易。

程硯秋演出劇照

  事實上,京劇史料學的殘酷性恰恰就表現(xiàn)在這里。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年老多病的身體在與時間賽跑。程永江的情況何嘗不是如此,他編撰《程硯秋演出劇目志》用了20年,卻在此書出版之前突然病故,老天連看一眼自己學術(shù)成果的機會都不給他,殊為可惜,可嘆!而尤為令人擔憂的,是還在編輯中的《程硯秋收藏名人信札》與《程硯秋劇本全集》 ,由于少了程永江,此事成否就多了不確定的因素。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每位離世的老藝術(shù)家、學者,或家人、朋友,都可能帶走一大批珍貴史料,成為無法彌補的損失。有鑒于此,京劇史料的搜求、搶救亟應(yīng)引起有關(guān)方面的重視,組織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0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合會簡介| 關(guān)于我們|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廣告服務(wù)| 客服中心| 協(xié)作單位|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學藝術(shù)聯(lián)合會

蜀ICP備13016095號-3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107020016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