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 以音樂的名義
□劉海
四川成都郫縣新民場是個極其平常的小鎮(zhèn),卻有著悠久的歷史。近代史上,新民場有許多紅色的印記。辛亥革命時期,川西同志會首領之一的張達山曾在這里組織反清活動。1927年10月,郫縣第一個縣級黨組織中共郫縣特別支部委員會就建在這里。
1939年至1941年,疏散到成都郫縣新民場吉祥寺的省立戲劇音樂學校,是出現(xiàn)在成都郫縣的第一所高等學校,有戲劇本科和高級職業(yè)科、音樂科。
抗戰(zhàn)期間,校內(nèi)有共產(chǎn)黨支部,黨員15人,其中職員8人,學生7人,教師黨員章泯、丁易等不和校內(nèi)支部發(fā)生橫的關(guān)系。在川康特委領導下,劇校師生在成都郫縣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日宣傳活動。在成都郫縣城鄉(xiāng)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保衛(wèi)盧溝橋》等街頭劇和多幕話劇,并教唱《游擊隊員之歌》等多首抗敵歌曲。
校長是同情和傾向共產(chǎn)黨的著名戲劇教育家熊佛西。他到新民場吉祥寺辦校,聘請了一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來這里任課,使學校的抗戰(zhàn)文化氛圍很濃。王云階就是熊佛西聘請來的音樂教授之一。
王云階一來到學校,就愛上了這里,想在這里大干一番,他除了教音樂外,還應邀參加電影音樂的創(chuàng)作。他為影片《風雪太行》譜寫主題歌、錄音,同時還為紀錄片《華北是我們的》作音樂指揮;為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指揮、錄音等。
這時的王云階才思奔放,治學嚴謹,多能多藝,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朋友們給他取了一個雅號,稱之為“中國的莫扎特”。
云階先生喜歡郫縣新場吉祥寺,因為這里空氣新鮮,可以自由呼吸,圍墻不高,但很安全。他一到學校,就因熱情而謙遜受到器重;他也一下子就非常迷戀這所學校,感到這學校是自己的。學校沒有鋼琴,他自己進城去向私人租用了一架鋼琴。當時到學校的道路只能過雞公車,而雞公車無法運鋼琴,他就和學生們手推肩扛地從田間小路硬把鋼琴抬回了鄉(xiāng)下。
云階先生還向有名的音樂家賀綠汀先生寫了信,談了自己的感受,并邀請賀先生來此共事。
當時,有名的戲劇家張季純先生也在這所學校任教。一次,王云階在他的案頭上發(fā)現(xiàn)了一摞油印簡譜《黃河大合唱》,興奮不已:“星海曲!”他回憶起兩年前在武漢參加“星海歌詠隊”的日子。與冼星海離別以后,對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shù)家懷念不已,今天意外地看到星海先生的大作,如睹故人。他如獲至寶,立即組織全校師生排練《黃河大合唱》。
那時入學不久的音樂科學生還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的音樂訓練,從學生的數(shù)量到能力都難以勝任演唱任務。面對這部高難度的作品,大家都不知所措。王云階動員全校師生,凡是能唱歌的、會一點樂器的都組織起來,編成一支歌唱隊、一支聲樂隊,由他親自任指揮,朱楓林先生擔任男聲獨唱,學生姜蝶擔任女高音獨唱。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日夜排練,終于于1940年春天,在郫縣新場場口壩子上進行了彩排式的公開演出。
演出場面非常感人,許多農(nóng)民也從四面八方趕來,有的戴著草帽,有的扛著鋤頭,有的還背著背篼,有的拖兒帶女趕來觀看演出,儼然是抗日根據(jù)地的熱鬧場景。這是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第一次公開演出《黃河大合唱》,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饵S河大合唱》很快傳遍了全川,引起了巨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