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的訣竅是耐心和堅持
□殷麗君 本報記者 張良娟
8月25日,“非遺節(jié)·大師開講”的第二位“導師”——四川省一級剪紙藝術家袁成祥開課了。在成都市送仙橋古玩市場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工作室中,袁老師凝神靜氣,在簡單地介紹后直接開剪。一張簡易的桌子,一把自制剪刀,在紙屑飄落中,時間似乎也慢了下來。
專注用心,細節(jié)決定成敗
“傳統(tǒng)的剪紙藝術首先是需要手工印染紙張和燙印紙張。不過現在我們可以直接購買現成的紙張來用?!遍_剪之前,袁老師先對紙張的選擇支招:握在手中紙張的厚度一般三四張為宜,以便剪起來順暢。
一把順手的剪刀、厚度適宜的紅紙,準備好這兩樣就可以開剪了?!皩τ诔鯇W者來說,可以先在紙上用筆描出作品的雛形,再進行剪刻。”說話間,袁老師直接下刀,一眨眼功夫一只公雞的輪廓已經出現。
袁老師教授的公雞屬于比較簡單的圖案,在剪好輪廓之后,他才開始對內部進行細節(jié)的修剪。雖然剪公雞對于袁老師只是小菜一碟,但是由于細節(jié)往往決定了剪紙是否成功,因此袁老師在此時也停止了講解,轉而專注手上的紙與剪刀。不一會,一個栩栩如生的公雞剪紙也就完成了。
老師將剪好的作品遞給記者:“這就算完成了,如果對自己的作品滿意,可以把它裝裱,懸掛起來也是非常賞心悅目的?!?br />剪紙愈傷,大師這樣煉成
對于袁老師而言,剪紙不僅僅只是一門傳統(tǒng)藝術,更是一種“愈傷療藥”,幫他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
1980年,26歲的袁成祥從14米的高空摔下來后,全身多處骨折,除了雙手其他部位都不能動彈。漫長的養(yǎng)病期間,為了排遣寂寞,袁成祥拿起了剪刀。因為年少時的美術功底,袁成祥的剪紙在病房中大受歡迎。此后躺在床上養(yǎng)病的兩年時間里,他手里的剪刀就再也沒有停止過?!凹艏堅陴B(yǎng)病時幫助我分散痛苦、不斷調整心態(tài),生活也有了動力?!?br /> 如今,除了經營自己的剪紙工作室,袁老師還在四川師范大學教授剪紙課?!懊看味加泻芏鄬W生抱怨搶不到我的課,甚至給我打電話讓我增加課時。我覺得他們都是非常有熱情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多提供一些這樣的機會,讓年輕人接觸、了解剪紙和其他傳統(tǒng)技藝?!痹蠋熣f,“其實誰都可以剪紙,無非就是耐心和堅持,不斷的重復,熟能生巧?!?br /> 袁老師回憶說,當初為了剪好一只蝴蝶,自己先買來各種各樣的蝴蝶標本觀察,然后才開始剪紙,隨后又不斷修改、完善?!霸诤砩?,我花了6年時間,才有了今天剪刻自如的狀態(tài)。”
袁成祥:195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現為成都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一級剪紙藝術家、四川師范大學剪紙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