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文藝批評大家
文藝品質(zhì)的提升,需要批評家。
文藝品質(zhì)的極大提升,文藝事業(yè)的大發(fā)展,需要真正權威的文藝批評大家。
我們擁有太多平庸的、不負責任的甚至品格低下的“批評家” 。這是文學藝術的傷痛和悲哀。
本真意義上的批評家,必須目光如炬,火眼金睛,絕不為權勢左右,具有為真理、為最高美學原則而不畏抗爭的非凡勇氣;他們是捍衛(wèi)文藝基本準則和藝術規(guī)律的不屈斗士。他們總是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他們高舉的旗幟上,一面寫著“科學·公正” ,另一面大書“發(fā)現(xiàn)·探索” 。他們只對藝術本質(zhì)負責,不計個人榮辱,決不趨時應景,絕不唯上、唯書、唯權、唯外,摒棄所有利欲私益,蔑視一切趨炎附勢。他們是終生不懈汲取、勤奮的、腹有詩書、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他們有光明磊落的職業(yè)操守,堅信“藝無止境”“金無足赤”的極其簡約卻是至真的道理;決不踩著別人的腳印走路,堅持任何時候——即使利刃架在脖子上——說真話,不講半句違心之言。他們尊重、敬畏先賢前輩,又敢于挑戰(zhàn)“權威” ——面對任何“大”人、“巨”制,毫無顧忌地按自己的藝術良知、本著對文學藝術法則的尊崇,說出自己的看法,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實事求是,毫不含糊,旗幟鮮明。他們是文藝王國里大寫的公民。
應當提倡文藝批評的批評,即對批評的評論和商榷乃至辯白。我們現(xiàn)有太多的過譽溢美的、諂媚的、甜膩膩的批評,這種批評有時很不著邊際、很荒唐;也有的批評文章則寫得佶屈聱牙,充滿莫名其妙、貌似深奧、誰也不懂的“時髦”舶來術語和名詞,以顯示文章作者自己的博識和學問。倘有心人不避艱難狠下工夫,剝?nèi)テ鋵訉影幕逎幃惖脑~語外衣,其實講的只是淺顯簡單得不能再淺顯簡單的概念或道理。還有的批評文章干脆寫成似是而非、無法索解、令人如墜五里霧中的“天書” ?!烈馄茐奈夷刚Z語言的純潔,文風之惡劣,是可忍孰不可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樣的奇文卻能常常受到某些編輯的青睞,居然能夠輕而易舉、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我們寶貴的報刊版面!
批評家的文章同樣應當強調(diào)質(zhì)量第一,寧可少些、但要好些??墒乾F(xiàn)在有些批評家的產(chǎn)量實在太過“豐富”了,環(huán)顧眾多文藝報刊,以及綿延不絕如縷的各種文藝研討和文藝評獎會議,總見這些“家”們在那里振振有詞、口若懸河、反復亮相。至于請問這些批評家到底有多少獨到的、發(fā)人深省的、令人醍醐灌頂?shù)幕垩郯l(fā)見乃至能夠給人以深長啟迪、為人津津樂道的新見或令人眼睛一亮的獨特論斷,那就對不起了,實在講不出來。真誠建議這些批評家不妨“深居簡出”少參加一些應酬活動,多給自己留點讀書、看戲、觀影、思考、潛心修煉、認真做學問的時間,珍惜自己的批評家桂冠和身份,在寫作上也來個“計劃生育” ,少生產(chǎn)一些意思不大乃至毫無意義的“批評泡沫” 。
都說創(chuàng)作和批評有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其理昭昭,誠然信然。明鑒古今中外文藝史,總是一些天才藝術家和杰出批評家共同締造文藝盛世。
極具藝術個性的大批評家,和大藝術家一樣,都離不開思想真正解放,自由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探索不受任何拘囿的清明時代。從理論上講,我們已然充分具備了這樣優(yōu)越的社會條件,可為什么至今出不了世所公認的、雄踞時代高端、為全民族引為驕傲的文學藝術大師?
呼喚文藝批評大家!